領導者發掘好人才
無論是公家機關或私人企業,領導者須要找到對的人才,才能做對並做好事情。亦即主管應抱持「任人唯賢」和「知人善用」的胸襟,方能顯示其「大公無私」的特質。
上述之「大公無私」是一句成語,出自古代春秋時期。有一次晉平公問其大夫祁黃羊說:「目前南陽縣,需要派任新縣令,你覺得誰較合適呢?」祁黃羊立即回答:「我認為解狐最合適了。」晉平公又問:「他不是你的仇人嗎?」此時祁大夫說:「大王您只問我誰最適合當縣令,並沒問解狐是否為我的仇人呀!」晉平公恍然大悟,於是派解狐到南陽當縣令,因他勤於治理,幾年後當地老百姓都稱頌他的政績。
當時孔子耳聞此美事後,不禁讚歎祁黃羊的智慧,因為他推薦解狐當官,完全以「才能」做標準,並說像祁黃羊這樣的人,才夠得稱上為「大公無私」呀!而後人就以「大公無私」,來比喻為團體利益著想而無私心的公正人士。
在此介紹美國教育家佛萊與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故事,故事發生在一九三O年代,當時佛萊接受兩位富翁捐贈的鉅款,要在普林斯頓成立高等科學研究院,適逢愛因斯坦受邀至美國加州講學。此時佛萊親自拜訪愛因斯坦,邀請他擔任教授,但被拒絕了。後來愛因斯坦又受邀至英國講課,佛萊也去了英國遊說,但他還是沒有答應。
直到愛因斯坦由英國回到德國的寓所,佛萊還是不灰心,又到他家再三懇求,終於使愛因斯坦接受了「普林斯頓科學研究院」終身教授的職務,佛萊三訪愛因斯坦,大公無私的引薦,成為一時美談。
【每日一得】領導者須有無比耐性,發掘適任的部屬,才能達到適才適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