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eate a better tomorrow

每日善知識

苦難福門
   將純粹倫理當知識來了解,不過是畫餅充饑;缺乏實踐的生活法則,不但是無用的,甚至經常淪為苛責他人或自己的工具。
雖說實踐很重要,但並不是一眛的盲目蠻幹。實踐也可大致區分為「勞動肢體」、「發出聲音的行動實踐」及切換思想、情緒革新深化的「心理的實踐」。這是著眼於如何對待人生苦難的心態。
《人類幸福之路》問世當時是第二次大戰剛結束不久,貧困與疾病是國民的兩大苦難。即便到了現在也無法消弭疾病之苦,但最起碼沒有隔夜之糧的饑民已經不存在。取代貧困而大增的苦難,就是由於複雜的人際關係所發生的糾紛及難題。
 我經常在演講中詢問「有哪位來賓至今從未遭受過困難?」大部份來賓都露出苦笑或低著頭,幾乎沒有舉起手的人。正由於生活在這科技進步的年代,大自然的反撲,苦難相隨。越是想活得更好,就越要有抵抗力來面對各式各樣的苦難與煩惱。
討厭苦難想儘快解決問題,或乃至於逃避,或是以另一種角度來接受,這是人生的分歧點。「厭惡苦難、兩手一攤」而輕言放棄,看似輕鬆容易,但這並不是期望中對於苦難的正確態度。
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,對著新月祈求「請賜給我種種災難」的勇敢態度,長久以來為人所稱頌。我們應從截然不同的觀點,找出苦難發生的積極意義,明確做出説明。現在人們已經明白「苦難是因為違反生活自然法則」「人格扭曲」所反應出來的危險信號。
對於被苦難壓垮的人來說,面對撲面而來的苦難有其發生的確切原因,只要能夠除去這原因,不僅能解決困難,而且能夠在光明幸福的人生舞台上大放異彩。
譯自:倫理研究所叢書
【每日一得】苦難的存在,是鞭策人們要正確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