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eate a better tomorrow

每日善知識

沉穩的內心 
在工作上,主管常因為擔心屬下或晚輩犯錯,而加以提醒、告誡,但是,如此的行動卻未能讓對方感受到「是為你好」的心意,反而受到誤解而破壞了彼此的關係,相信大家一定都有過如此吃力不討好的經驗。
原本的用意是希望對方反省或改善而加以告誡,然而,好意的建言,卻無法讓對方接受是常有的事。所以,當我們在指謫某人時,應該注意些什麼呢?研究倫理教育略有心得的老師,給了以下的建議。
「雖然態度是生氣的,但是心中無怒火」。意思是:為了促使對方反省,不再重複犯相同的錯誤,表面上或許需要展現「生氣」的模樣,然而,內心也應該是心如明鏡,平穩、沉靜的加以指導。更重要的,是要以發自內心猶如父母親的慈愛一般,「希望對方成長與幸福」的心態來行動。
如以情緒性的發言或態度加以責難,即使自己所言非常合理,相信對方應該很難接受。甚至,為了維護尊嚴,隨即進入防禦的心態,進而為自己的行為辯護、刻意反抗,結果是事倍功半,呈現反效果。
近來社會型態的改變,對晚輩告誡與斥責的行為已很難執行了。正因為如此,更應該在必要的時候,不逃避問題,適時的採取應有的指導。
在不得已的狀況下,當我們必須嚴厲的給予他人意見時,首先,請先檢視自己的內心,保持平穩、沉靜的心態,並抱持如父母對小孩的關愛一般,給予指導,一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【每日一得】主管對屬下可以嚴厲,但是內心必需無怒火,以避免破壞彼此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