珍惜身邊的人
在讀書會中,有學員提到六十歲以上的人仍忘不掉小時候鄉村艱苦的生活,一般農家常在平時先到雜貨店賒欠用品,等賣了豬或收割稻子,收到款項後才逐一去還累欠的錢,往往也所剩無幾,很快又開始重新賒帳的循環,所以一般高中、大學的學費都是農家的沉重負擔。五、六十年前沒有助學貸款,很多會念書的學生因為家窮無法上大學,如果家長很重視子女的教育,可能向親友借錢或變賣田地,供孩子受高等教育或留學。
台灣很多頂尖優秀的大學生,到美國留學的潮流歷時很長的期間,學成歸國的固然值得欣慰,然而從此取得綠卡變成美國人的也大有人在,幾年難得回台灣一趟,對於當年賣田地栽培自己的父母,能有所回饋的讓人深感安慰,若是只想得到父母財產的就不可取。
子女住在國外的父母,常被誇說子女有成就的好名聲,卻必須忍受長年的孤寂,尤其過年時節更加思念,看著鄰居的平凡小孩能守在身邊,讓他們含飴弄孫,擁有平凡的幸福,相信很多父母會後悔讓子女飛太遠了。
朋友的媽媽常常唸著,住台北一年才回來一次的兒媳很好,每年給一、兩萬的壓歲錢。老人家卻忽略了身邊每天陪伴侍奉的媳婦,他們付出辛勞與陪伴的豈止是一年兩萬呢?也許是因為比較沒成就才能守在身邊,老人家反而應該更珍惜,認為這是他們的福氣,不要視子女的付出為理所當然。
有句話說:「近廟欺神」,譬喻遠來的和尚會念經。其實,適合我們的生活就是最好的,要善待身邊的人,別總是懷念遙不可及的美景,把眼前的日子過得充實才切實際。
【每日一得】眼前的一顆蘋果,勝於高山上的一棵果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