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話的藝術
說話不只是一門藝術,也是一門學問,一種智慧。知名作家劉墉說:「最大的藝術就在,同一句話你怎麼說。說者把話說到心窩裡,聽著有如沐春風般的舒適,是一個人的頂級魅力。他既表現了隨機應變的能力,又顯示心胸寬廣的格局。」
同一句話,用不同的方式說,自然帶來不一樣的變化。例如在廚房忙得滿頭大汗的太太問先生:「今天的菜好吃嗎?」有兩種回答:「不好吃,太鹹了!」也可以這樣回答:「好吃,如果淡一些就更好了。」第二種回答不會傷害到太太的信心,又有建設性的觀點。顯然,壞話單刀直入地說,會讓人一時難以接受,即所謂忠言逆耳。如果壞話拐個彎講,並不是讓你曲意逢迎,而是巧妙運用說話技巧。壞話好說,表現了一個人的同理心。
劉墉說:「把話說到心窩裡,不難!最重要的就是以關懷代替質問,以建議代替責難,以暗示代替直言。」比如冬天在屋內,太太覺得冷,想關窗,於是對先生說:「你把窗戶關了吧,我好冷!」,換成:「你把窗子關上吧,我怕你會冷。」又如不想要先生抽菸,若說:「不要再吸菸了,煙味我受不了!」換成「少抽根菸,對你身體比較好!」這是用言語關懷他、減少責難,不只他感到溫馨,自己也受惠。
說話「讓人舒服」很重要。既然與人溝通,就要用別人能夠接受的方式去表達,才能讓人理解你的意思,或接受你的建議。我們不希望聽到別人說些讓自己不舒服的話,那麼我們說話也應該尊重他人。可見:會說話,是一種能力;但懂得說好話,才是更高的智慧。
【每日一得】一個會說好話的人,是心胸和視野最開闊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