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eate a better tomorrow

每日善知識

想脫貧要克制物慾
       兩個家庭經濟差不多的大學同學阿欽阿良,畢業服兵役後開始就業,他們在同家公司上班薪水也不相上下,只是因為消費習慣、理財習慣及下班後的時間安排不同,幾年後就有了很大的落差。
阿欽是家中獨子。父母從沒給他經濟壓力,他的生命裡沒有刻苦的概念,在上班賺錢幾年後,居然沒存到一萬元,是標準的月光族,完全沒有「好天存雨糧」的危機意識,因為不夠節儉、天天外食、有錢時愛享大餐,更是每天必須要有飲料,這般開銷三萬多的薪水扣除房租、水電、勞健保及手機月租費等,自然是所剩無幾。
阿良是家中長兄,下有弟妹,父母勉為其難供他讀完大學,阿良開始上班自然能減輕家裡負擔,肯吃苦的阿良上班後就開始存錢計畫,他除了必要開銷不亂花錢,晚上也會進修或做有益的消遣或運動,偶而也會賺些外快,所以每個月能存一萬多元,他懂得理財不到三十歲居然就存了一桶金,有穩定的女朋友,也有成家計畫。
能夠存到錢與否跟所得的高低沒有絕對的關係,年薪百萬不存錢卻負債的比比皆是,而月薪兩萬多能存錢的也有,只是現在的物價跟二十年前有增無減,基層員工薪水卻原地踏步,也難怪年輕人能自給自足的就不容易了,所以不敢結婚生子的現象太普遍了,除非父母能資助或高所得者,否則年輕人根本不敢奢望買房。四、 五十年代很多白手起家的企業家,都是勤儉致富,近代各種投資都很競爭,除非有特殊技術高獲利,否則投資風險很大,薪水階級還是要踏實地開源節流,唯有在有限的收入中省下不必要的開銷,才能存一些錢,脫貧成小富。
【每日一得】減少非必要的開支,唯有開源節流才能存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