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eate a better tomorrow

每日善知識

學會與自己獨處
有研究指出,從 40歲開始,我們獨處的時間會急遽增加,遠遠超過於陪伴家庭、小孩、同事。獨處其實占據了人們一生中大多數的時間,除了15歲之前依附於家庭,以及如果有養育小孩的話,30至40歲的階段會花上大多數時光和他們相處之外,我們和他人的互動,並非想像中那樣密切。除了伴侶,和家人、朋友、同事等的相處時間,平均每天只有1小時以下。
獨處是一種客觀狀態,它不是主觀感受的孤獨,也不是孤單或寂寞。當一個人年紀漸長,面對子女長大的空巢期或準備從職場退下,離開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,除了金錢方面需要準備好,也要思考未來的生活,該如何享受愈來愈漫長的獨處時間、獲得心靈上的富足。唯有好好與自己相處,才能獨處而不孤單,生活充實而不寂寞。
當一個人失去親密的伴侶,又缺乏談得來的好友時,要獨處顯得困難,就容易陷入孤獨。秀麗的公公過世後,婆婆搬過來跟兒媳一起住。有一天吃完晚餐,婆婆跟媳婦說:「秀麗,我覺得很無聊!晚上看完八點檔連續劇後,就不知道要做甚麼?」的確,當一個人太依賴伴侶,伴侶突然離開,感情頓失依靠,一個人不知如何生活!由於婆婆年輕失學,於是秀麗陪著婆婆去附近國小報名補校當學生,婆婆在上課中認識了一些同學,課堂中學唱歌,生活變得活潑起來,不再向媳婦抱怨無聊了。
顯然,獨處是一項重要的能力。每個人都有機會面對獨處的時光,越來越多的事情需要一個人去面對,一個人吃飯、出門、去運動或逛街等,給自己一個機會「面對自我」,讓自己學會獨處而不孤單。
【每日一得】當你越感到孤獨時,你越需要學習獨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