誠信乃為人之本
「誠信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其中「誠」就是誠實,亦即不說謊、不作假、不欺瞞他人;另「信」則是講信用、信守承諾、答應的事一定執行。因此誠信乃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,尤其身為領導者,對部屬更要遵循「誠信」原則,才能使屬下對你信賴,願意服從領導。
中國古代三國時期,蜀國諸葛亮率軍第四次北伐魏國,而魏明帝曹叡命令司馬懿統率三十多萬魏軍應戰。兩軍旌旗在望,鼓聲相聞,戰爭一觸即發,然而蜀軍中卻有八萬人服役期滿,而須由新兵接替,若這八萬老兵離營返鄉,則蜀軍戰力將大減,眾將領皆為此憂心忡忡,害怕輸掉這場戰爭。
於是蜀軍各將領聯名進言統帥諸葛亮,希望能將老兵延役一個月,以免損傷軍力。此時諸葛亮斷然拒絕這項建議,並說:「統帥者必須以誠信為本,我豈能因一時之需,而失信於軍民呢?何況這些遠出家門的士兵早已歸心似箭,盼望歸鄉與家人團聚。」遂下令催促返鄉士兵歸程的進度。
衆多待返鄉士兵,聽聞諸葛亮肺腑之言,感激得淚流滿面,紛紛異口同聲地說:「丞相(諸葛亮) 待我們恩重如山,我們不能此刻離營回鄉。」於是紛紛主動留營參加戰鬥,而現役士兵也深受他們鼓舞而士氣大振,大家摩拳擦掌,準備痛殲敵軍。
諸葛亮在戰事緊要關頭,取信於士兵,寧使自己一時為難,也要對士兵講求誠信原則,使蜀軍人人奮勇爭先殺敵,讓魏軍大敗而逃。
【每日一得】以誠信做人處世,才能贏得他人的敬重與信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