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受益良多
人類世代歷史的紀錄,以及傳承的經驗累積,都存在書籍之中,因此我們對於學問、文學、典故、道德與文章,往往可從浩瀚書海中去尋求。早在兩千六百多年前,孔子就告訴了我們:「吾嘗終日不食,終夜不寢,以思;無益,不如學也。」意思是說,孔子曾經終日不吃飯,整夜不睡覺,就是去思考道理,他說,這樣並沒有太大的獲益,不如從書籍中學習來得好。
在社會上常聽到「開卷有益」、「書中自有黃金屋、書中自有顏如玉、書中自有千鍾粟、書中車馬多如簇」這也許是比較世俗、功利的說法。事實上,讀書最重要的目的,還是在「明理」、「知書達理」,也就是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。北宋黃山谷曾說:「士大夫三日不讀書,則義理不交與胸中,便覺面目可憎、語言無味」。清朝大儒曾國藩對子弟的家教,既重視且嚴格,他曾坦承訓誡子弟要用功讀書,但這並不是希望他們升官發財,而是要「讀書明理」。前總統馬英九先生的祖父所訂的馬家家訓:「黃金非寶書為寶,萬事皆空善不空」說明讀書的重要性及行善助人為快樂之本。
讀書的效率與時空環境有關,真正懂得利用時間的人,隨時隨地都可讀書,那怕在兵荒馬亂、工作繁忙當中,一樣會抽空讀書。例如國父孫中山先生畢生為國民革命而奔波,而在他百忙之中卻能博覧中西書籍,吸收新知,建立三民主義思想體糸,為中華民國奠定了建國的宏規,他的好學精神,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。
時下書店林立、書本琳瑯滿目,加上三C產品的盛行,勤學習及讀書求知識,俯拾皆是,更要讀好書,增進文化氣質,持之以恆,成為明理的倫理人。
【每日一得】讀人學智慧、讀書學知識、讀環境學適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