捨己得全
「人不僅是活著、而且是要生活」。所謂生活就是要「好好的活著、進行各式各樣的活動」。如果只是茫然地一天過一天,只要滿足了穿衣吃飯就能做到。
為了要活得更好,就得有自古以來「人生五計」的說法。做好「生計、身計、家計、老計、死計」等的全盤計劃。每一天都是「計劃與執行」的連續。只有當生活如預測、按計劃的成就事物時,才能獲得重大喜悅,將之作為生存的能量。
但不可測的是人生「事情往往都是不按計劃進行的」。究竟要如何才能將事物導向成功呢?丸山敏雄先生在《實驗倫理學大系》中指出,在實踐純粹倫理時提出應該注意的要訣。每一個都是作為想當然爾的常識,但要落實到執行就是相當困難的事。
缺乏實踐的人,往往是自己不努力,只要不順利就歸咎他人、甩鍋給環境或命運,滿口抱怨。若能好好踏實去做,就能成就大部份的事物吧!
但是就算是持續拼命努力,有時也不見得能成功。雖然認真做了,有時也會有毫無收獲的時候,甚至於會碰到意想不到的災難或苦難,遭遇束手無策的挫折,在這種時候要如何是好呢?
「陷於一籌莫展的困境時,要斷然捨棄一切」,看起來好像是嚴厲的講法。但如果陷入重大瓶頸時仍然拖沓遲疑也沒什麼幫助,反而是斷然捨棄一切,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。所謂的奇蹟真的會發生嗎?如何發生的呢?
為了要揭開這些疑問,光靠學問是辦不到的。神秘面紗的奇蹟在日常生活透過純粹倫理的實踐體驗而加以證明。遇到重大危機的狀況就是上天對他諭知的訊息,請毅然決然的完全捨棄,邁向純真實踐之路吧!
譯自:倫理研究所叢書
【每日一得】遵從道德實踐,捨棄陳舊觀念與時俱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