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eate a better tomorrow

每日善知識

正義感與網路公審
目前智慧型手機流通與普遍化之後,一些民眾只要看到社會上他認為不妥當或不公平的事件,就會當場拍照,並將照片放在社群網站上,而加以評論,自認為是正義達人,並請其他網友加入公斷,評論是非。這種用網民的言論壓力來審判人與事,就是目前流行的「網路公審」。
「網路公審」是伸張正義或是網路霸凌?我們看到的是當事人在網路上被網民攻擊、肉搜,甚至用言詞貶低其人格,讓其尊嚴受損。如此結果,是正義得到了伸張嗎?還是網民是非辨識不清,凸顯道德判斷偏頗,導致網路霸凌的悲劇!
例如今年七月的「北科大白飯之亂」。北科大學生喊:「白飯不夠,吃不飽,用餐體驗感受不佳。」而在用餐後到網路上刷店家負評;店家也有話說,覺得委屈,因為學生人數超過預約人數,導致白飯不足。雖然有人支持「用餐者都有評論與發表的權利」,但結果是輿論的壓力造成雙方都兩敗俱傷,學生被認為「道德良知已經消失殆盡!」,而店家則被迫關門歇業。
正視網路公審,發覺有一些人在網路回應時,常常是不確知事件的原委,沒有認知事情的來龍去脈,只依自己的直覺,而作偏頗且嚴厲的道德判斷,自以為富有正義感,其實是一種粗暴行為,造成他人傷害而不自知。
因此在這網路時代,每個人應期許自己做個負責、良善的網民。做為網民,雖然隱身在幕後,但必須意識到自己所發表的言論代表自己的人格,因此應自我約束,否則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」,若受害者肉搜、究責,可能必需面臨法律的制裁,則逞一時口舌之快,結果得不償失的是自己。
【每日一得】網路留言也要自我約束,不任意傷害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