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
「自律」簡單的來說,就是能夠自我節制、自我約束、自我控制。曾經聽過一位教授講了一段富有哲理的話,他說:「一個人修養、學問的目的,在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。而一個人道德的至高境界,則在學習如何關心別人。」的確如此,基本上,人性到底是善、是惡,在此姑且不談,但現實環境對人性的誘惑實在太多了,人有七情六慾,到處都是陷阱,如果自我要求、自我約束,稍一不慎或鬆懈,就如同脫韁野馬,易放難收。
控制自己的情緒,是可以學習與訓練的。我們生長在今日的五光十色、千變萬化的社會,隨時要承受來自生活、工作、求學、或就業不同的壓力。莫不使人充滿了挑戰。面對著繁重的艱困無奈,我們有時候很容易發脾氣、喜怒無常、焦慮不安、孤寂寡歡、疑心太重,想法及做法偏向極端或任性、衝動等。事實證明,情緒的不穩定會造成人際關係的不融洽,而成為與人溝通交際的最大障礙及絆腳石。
常人言:「好心情勝過好事情,好心境勝過好環境,好脾氣勝過好天氣。」多學一分退讓與忍耐的功夫,就多一分自律的能力。所謂:「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」,這句話對一個有決心有毅力的人來說,可以說是完全不存在的。至於「讀聖賢書所學何事?」我認為是明禮義、知廉恥、負責任、守紀律。而重點是要學習控制自己的言行、舉動、及不輕易發怒,讓自己自我節制,迎接一切橫逆的挑戰,以達成做人做事的基本目標、進而邁向人生的順境與高峰。
【每日一得】能夠自律就能潔身自愛,創造美好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