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的貢獻度
在社會心理學的領域中,有相當多關於「對自身評價」之研究。您曾經做過自我評價嗎?或許因為個性使然的關係,有自信的人對自己一定是高評價,沒自信的人,就是低評價了。
並且,當我們身處於一個團隊時,也很難以客觀的思維掌握其團隊的真實能力。例如:團隊成功時,常將原因歸功於團隊本身的能力或團隊的團結合作等內在要素。當失敗時,其原因也常歸因於當時的狀況等外在要素。這便是認知上的偏頗。
又如團隊的比賽,自己所屬團隊因計畫的制定而成功時,一定會說「多虧某某人縝密的規劃,使團隊更上一層樓」、「都是大家努力的結果」。相對的,如果以失敗告終時,大多會以「一開始的狀況就不利我們」、「預算實在是太少了」等,外在理由解釋。但是,如果要評價其他團隊時,此時,又常將其成功的原因,歸因於「因為他們的運氣好」,對其失敗的原因,又會以「一開始狀況就不好,原本就有輸的傾向」等外在因素做結論。不論成功與否,事後檢討均有助於自身或團隊的能力提升。成功後的檢討,可讓成功的經驗作為往後的參考;失敗後的檢討,更應誠實、虛心面對問題,才可避免往後犯下相同的錯誤。
針對自己或所屬團隊之貢獻度,通常會有主觀性評價與客觀性評價之差異產生。自己或是各個部門在公司內,曾經做了何種貢獻,或許也是我們應該經常回顧的部份,努力做一個對公司貢獻度高的人吧!
【每日一得】他人對我們的觀點,有時也值得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