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eate a better tomorrow

每日善知識

義氣的涵養
義者,宜也。任何事情,只要我們認為適宜、正當以及合乎道理,也就是正正當當的行為,我們就應該義無反顧,勇往直前,不為利誘、不畏強權,堅持到底,永不放棄,即使犧牲一己之生命,亦在所不惜。我們在社會上常聽到說:「為了朋友,兩肋插刀、死而無憾」,這種表現就是義氣。義氣也是道德的高度表現,更是良好行為的美德。
歷史上的三國演義中,一開始就講到「桃園三結義」,很明顯地說明了一個「義」字。劉備關羽張飛等三人,雖不同宗,義結金蘭,其目的在「同心協力、救困扶危、上報國家,下安黎庶」他們的志氣是何等忠烈輝煌,尤其在誓詞中更特別強調「義」字,如有違誓言,「背義忘恩,天人共戮」。書中記載關雲長赤膽忠心,義薄雲天,對中華民族傳統社會,影響相當深遠,迄今世人感念其義氣,建廟立祠,尊之為「武聖關公」,效法其忠義的精神。
美國前總統布希,在其擔任總統雷根的副總統時,布希競選的過程中,曾經揹負雷根軍售伊朗醜聞案的包袱,備受攻擊,困擾不堪,令人敬佩的是,布希非常講義氣,他宣稱寧可放棄競選,也不出賣雷根總統。他有一段話很感人,他說:「副總統之所以為副總統,是因為總統相信副總統不會出賣他。如果為了贏得提名或選舉,而見利忘義、背棄信用,那我寧可不參加選舉。」對雷根來說,布希是夠朋友且講義氣的人,讓人感佩。
時下功利主義盛行,追求名利、權勢,只見其利、不見其義;為了金錢財產可以賣掉友情、愛情、親情。似乎講義氣的人,越來越少。儘管如此,我們仍然堅信「德不孤必有鄰」加強倫理道德教育及社會中的正義之氣,風骨典範必將持續滋長,俾使社會邁向一片光明開朗祥和的境地。
【每日一得】義氣為做人處世的根本,也是傳統的美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