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車安全來自相互尊重
台灣的道路,由於人行道空間被違規停車及各式物品霸佔,道路設計對行人不友善,甚至不安全的情況,以至於行走在馬路上真的很危險。自2022年下半年起,台灣發生多起行人於穿越十字路口斑馬線時,因車輛未停讓而遭撞擊致死或受傷的事故,故被稱為《行人地獄》。
但是政府除了大力推廣車輛行在十字路口應停車禮讓行人,等行人通過斑馬線後才可通行,否則會被重罰;也應該告知行人不要用手示意,禮讓車輛先行。我有一次搭計程車時,司機就很生氣的說,他因為被行人示意禮讓而被罰款。所以另一次他行在十字路口就與行人互相禮讓,結果被後車猛按喇叭,然後就堵車了,他形容是《行車地雷》。政策開始實施,民眾需要適應並習慣,行人走在斑馬線上應謹慎快速通行,行車會禮讓行人先行;車權、人權相互尊重才會帶來更多的便利及安全。
商店騎樓下的人行道改善並不明顯,常常有一段沒一段的,這需要店家有共好的心態,才能獲得改善。朋友開了一家小吃店,在人行道上擺了二張桌子及椅子,主要是提供給外帶的客人可以坐著等候,並不用於飲食,卻被開了罰單,想必是政府有心要大刀闊斧改善商店行人道的決心,但是也要讓商家了解新規定,才能兩全其美。
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,並加強落實人本建設,為提升交通環境,最近很多社區都在拓寬人行道的寬度,淨寬不得小於1.5公尺,以利輪椅及行人通行,這是社會進步,保障人車安全之最基本需求,盼望、人車都能提升交通素養,保障大眾生命安全。
【每日一得】建構宜居的城市,人人有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