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心與良知
施先生覺得現代社會對於「良心」與「良知」,似乎變得淡薄而感到憂心。他對這兩個單字做了解釋,那就是從事正確行為的本能叫做「良心」,而判斷是非善惡的本能叫做「良知」。
他認為,健全的社會,必須要存在多數「有良心與有良知的人」。世上有此性格的人佔了太少比例的話,那麼,社會將變得更加矛盾與混亂。
他更舉出,就像山間許多的小溪,全部匯集至河川,最後形成了大河磅礡的水流一般,社會上如能聚集多數有良心與良知的人們的話,一定能在社會中匯集成巨大的力量,充分發揮影響社會善良風俗的功能。
社會上或是企業中,存在的各種必須解決卻又難以解決的問題,這些都需要靠制定規則與發展技術來改善。但是,規則的實施與技術的發揚,其最重要的基礎,還是必須建立在良心與良知上,才能有合理的改善。
施先生對現代社會環境的改變,一直希望可以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,推廣至社會上的每個角落。雖然,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,但是他還是決定,要先從自己開始執行。他要做到有顆不被利益或慾望所蒙蔽的良心,在社會上與公司內帶動風氣。並且,將良心與良知的重要性,在家人與職場以及所有可以接觸的人之間,多宣傳與推廣。
我們經常聽到長輩說「人在做,天在看」,就是要我們憑良心與良知做事。時常提醒自己,我們要盡一己之力以身作則,一起推廣良知良善吧!
【每日一得】一起提升對善惡是非的判斷力,讓社會更祥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