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eate a better tomorrow

每日善知識

高明的談判策略
        通常在兩個團體之間的談判場合,雙方的陣容中,設有首席代表和次要代表等角色,即使他們想速戰速決,也總是表現出一種從容不迫的神態,故意放慢對話的節奏,也就是說為了在激烈的談判中,能尋求緩衝的時間來作思考,避免出差錯,所以首席代表往往會與次要代表唱雙簧,使能完成一場高明的談判。
回顧發生於一九五六年,美蘇兩國的國際問題談判中,蘇俄領導人赫魯雪夫自以為比美國總統艾森豪聰明。因為在談判過程中,無論赫魯雪夫提出任何問題,艾森豪都顯得似懂非懂的樣子,總是先看著國務卿杜勒斯,等杜勒斯遞來紙條後,艾森豪才慢條斯理地回答問題。所以赫魯雪夫認為艾森豪智力不高,而自己對任何的問題,都能胸有成竹,不須依賴他人,因此有些瞧不起艾森豪並說:「究竟誰才是美國總統呢?是艾森豪還是杜勒斯?」
其實是赫魯雪夫錯了,其不了解對手在談判桌上所表現的策略,正是髙明談判者的特色,因為艾森豪至少做到以下兩點:第一點就是他爭取到能思考問題的緩衝時間。而第二點則為他也獲得了別人的適時提醒與建議。
總之高明的談判,除了上述艾森豪所採取的策略外,另有還有其他作法,例如:在回答對方問題前,提議對方把話再說一遍,亦即將問題解說得更清楚些;或讓對方埋頭閱讀你當場提供的一大堆資料等,而使自己有更多時間,來思考回答的重點,才能讓己方在談判中,擁有更大的優勢。
【每日一得】爭取更多思考問題的時間,是一種絕妙的談判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