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決定留下什麼,察覺人生的理想
最近幫北漂四十五年,退休後要往南移居的小妹整理該捨該收的物品,得到許多的心得。
小妹很會收納,但捨不得丟,所以物品真的太多,一時之間有些忙亂,需要有敢捨的人給她建議。而這個從「收納」到「捨棄」的整理就是「斷、捨、離」。
⒈「斷絕不需要的東西」、⒉「捨棄多餘的廢物」、⒊「脫離對物品的執著」。藉由不斷捨棄不符合現有需要的物品,找回清爽而真實的人生。
「捨 」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要做好取捨,必須先建立「丟棄的準則」,不是「要丟掉的東西」,而是「要留下的東西」,「但判斷一件物品是否值得留下,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話根本做不到」。
擁有哪些東西,其實反映了一個人的價值觀。若看不清哪些東西才是自己需要或追求的,就會在不安與執著中,把東西乾脆都留在身邊以防萬一,於是不知不覺間讓自己在物質或精神上,都被雜物所淹沒。而透過丟棄,正是提供自己一個自我診斷的機會。有時因為愛面子而買了完全不適合自己的衣服,貪戀一瞬間的虛榮而買下的包包,之前的豐功偉業紀念獎盃、獎牌等,唯有察覺這些物品背後所隱藏的情緒,才有機會建立正確的取捨之道;而領悟之後,就等於斷絕了某一項執著或不安,進而讓理智的自己逐漸浮現。
從整理物品出發,找回生活的掌控權,這樣不只是對於物品,也對於人生中其他有形或無形的事物,都能做出更果決的判斷。所以與其讓自己生活在倉庫中,三不五時的把東西搬來搬去,不如剔除那些無用,只留下必要物品,整理之後居然可以發現環境變得這麼清爽,更重要的是,能看見自己人生理想的模樣。
【每日一得】斷捨離是人生要學習的重要功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