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誡自己、報答恩情
1986年我開設了行政事務所。按照慣例我們稱職員為「輔助者」,認為他們就只是輔助工作的人,沒有考慮過職員在退休後的生活。業績也不太有起色,只想著「偶爾能到海外旅行即可」。現在想起來,當時的經營心態實在很散漫。
我們結婚後未與公婆同住,因此家庭關係疏遠,孩子成長後也很少聯繫。雖然清楚不應該長期這樣,但還是散漫的度過每一天。
我在2010年接受大學同學的邀請加入了倫理法人會,並擔任了副會長。為了履行職責我必須先了解什麼是「實踐倫理」。因此,出差期間也參加了早晨研討會。
在早晨研討會中,我接受到「孝順」「善後處理」「選擇艱難」等知識的學習。以前,我從未想過要讓員工覺得上班是種喜悅。然而,隨著持續的學習,我才意識到員工一直都在幫助我,代替我處理我不擅長的「善後處理」「管理業務日程」「聯繫工作的交期」。即使在我旅行期間,也確保「業務不延誤」。我第一次打從心底感受到「大家一直在幫助我」。
為了回報職員,我重新檢視了「薪資制度」「勞動條件」。捨棄了「從喜歡的工作開始」的任性,按照順序著手處理,馬上支付,徹底打掃辦公室。將在早晨會中學到的一切都付諸實踐。結果,十年間業績增加了三到四倍。
為了實踐成為「今田婆家的女兒」,我向疏遠的公婆道歉,並邀請他們一起居住,主動照顧老人家的生活起居。不可思議的是,在外生活的兒女,也回到家與我一起工作。兒子在事務所與員工成為學習伙伴。連續幾次未能通過「行政書士資格」的兒子,在今年收到合格通知,非常感謝「倫理的學習」竟然讓我身心靈收穫滿行囊。
譯自:研究所倫研新報
【每日一得】倫理知識的實踐,獲得功德無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