輸與贏之間
有些孩子輸不起,一輸就鬧脾氣,許多家長都受不了,只好連哄帶騙安撫小孩。其實「想要贏」這件事,是每個孩子都會必經的過程。之前台灣本土連續劇「霹靂火」的經典對白中,男主角有一句台語口頭禪:「我無甲意輸的感覺!」「我不喜歡輸」道盡人性裡對贏的渴望、對輸的無奈。
有時,輸贏不是跟別人的比較,而是對自我的挑戰。「能讓別人贏,才算贏!」一位和尚上山砍柴歸來時在下山路上,發現一個少年捕了一隻蝴蝶捂在手中。少年看到和尚說:「和尚,我們打個賭怎麼樣?」和尚問:「如何賭?」少年說:「你說我手中的蝴蝶是死的還是活的? 你說錯了,你那擔柴就歸我了。」和尚同意,於是猜道:「你手上的蝴蝶是死的。」少年哈哈大笑,說:「你說錯了。」少年把手張開,蝴蝶從他手裏飛走了。和尚說:「好!這擔柴歸你。」說完,和尚放下柴, 開心地走了。
少年高興地把柴挑了回家。父親問起這擔柴的由來。少年如實講了。父親聽兒子說完,命令少年擔起柴,父子二人一起將柴送回寺院。少年的父親見到和尚,說道:「師父,我家孩子得罪了您,請您原諒。」和尚點點頭,微笑不語。在回家路上,少年說出心中的疑問。父親嘆了一口氣說道:「那位師父說蝴蝶死了,你才會放了蝴蝶,贏得一擔柴;師父若說蝴蝶活著,你便會捏死蝴蝶,也能贏得一擔柴。你以為師父不知道你的算盤嗎?人家輸的是一擔柴,而贏的卻是慈悲啊!」
所以我們必須學習從另外一種角度來看待輸贏。否則,恐怕許多人都會在「我無甲意輸的感覺!」的失落中,採取不理性的行為,因而輸得更慘。
【每日一得】願意成全別人,才是更實際的贏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