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eate a better tomorrow

每日善知識

努力寬待他人
怎樣才能算是寬待他人?簡而言之,就是遇到任何事情,都要能設想對方處在相同立場狀況下,會有什麼反應?也就是所謂的同理心,將心比心的意涵。
有一位教授在教課時,看到學生吃漢堡喝咖啡,這時候他會為對方設想,他一定是為了趕來上課而沒有用早餐,雖然學生時間沒有掌握好,終究還是準時來上課,有心向學已屬不易。如此一想,教授就不會多加責怪或憤怒了。我們知道「寬待」常常是居於優勢或地位較高的一方才有可能採取的態度,例如老師對於學生,或父母對於子女,長官對於部屬、老闆對於員工等。當然居於弱勢的一方或犯錯者,如果獲得寬待,就可能由此產生一種良性的效應及循環,在他們對將來有一天取得優勢或較高的地位時,也會以類似的寬待態度去對待他人,也是一種「愛出者愛返,善出者善回」的良善美德。
寬待也包容了體諒在內,看到別人的激動言行,首先想到的是「如果我是他,我不會那麼衝動」。然而再想:「他一定是受了很大的刺激或委屈,才會如此的激烈失態。」換言之,他可能自身是個受害者、是個不快樂的人,我們又何必那麼去苛責計較呢?
每個人都會犯錯,我自己也不例外。當我犯錯時,別人對我寬待,給我改過自新的機會;相對的當別人犯錯了,我們也應該給與寬待改過的機會,這是一種常理,而能寬待他人、善待一切人事物,是一個人的修養及良善的特質,凡事「忍一時風平浪靜,退一步海闊天空」。
世間沒有十全十美、也沒有完全的公平,我們若要和平相處、和諧友愛,就必須互相合作、努力擔待、投入付出,心存感激;寬待他人就是寬待自己是待人處事永恆不破的真理。
【每日一得】為人不計較、不比較、不亂叫、要受教,才能心安理得,幸福美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