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糊的問題
含含糊糊的說話方式,如果是關係親近的朋友們聊天,或與親戚間閒話家常,或許會讓談話的氣氛增加樂趣,不會帶來太大的困擾。
但是,如果是在工作上的交談時,則容易造成對方不知該如何回應的狀況。例如,小陳想知道小黃下個月的生產計劃是否做好了。此時,較常有的問話方式,大致會是「小黃,下個月的生產計畫做得怎麼樣了?」。
這樣的問話方式,常令小黃無法判斷對方實際想問的問題是什麼。因為依狀況來說,到底這個問題是針對表格完成與否?或是計劃的內容安排得如何?會令小黃一下子愣住,不知道該如何回答。
如果是想要知道何時可完成,可說:「計畫做好了嗎?」,如果是想問計畫內容安排得如何,那麼就說:「下個月的計畫內容,先讓我看看。」如此的問話方式,因為「問題與要求」明確,便可讓對方一聽就懂,不會有不知該如何回應的尷尬場面。
「做得怎麼樣了?」「現在如何呢?」諸如此類模擬兩可的話,可以有各種解釋的語言表達方式,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處處可聽的到,常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。
職場上不論是提問或回答,一些容易造成不知問題本質的含糊語言表現,只會加重雙方溝通的負擔。了解個中道理,為了不造成因說話所產生的不必要的誤解,當我們於溝通、聯絡開始前,事先想一下,注意以明確又簡潔的方式表達,將讓職場上的溝通更加順暢,效率倍增。
【每日一得】想好真正的需求,再清楚表達,才能讓對方充分了解你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