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直要氣和
近年來發生許多的社會事件,都是由於當事人的情緒太衝動、失控而鑄成了大錯。所謂:「小不忍則亂大謀。」不能忍一時、退一步,而造成憾事。每個人難免會憤怒或生氣,但表現方式不同,有些人生氣時悶悶不樂、有些人變得脾氣暴躁、也有人選擇訴之以暴力,結果是害自己、也害了他人,更形成了社會上的困擾與不安。
憤怒真的是很不好,從身體方面來看,因為不順心、不滿意而生氣,血液會快速循環,如果往腦部衝,危害健康;由於情緒失序,非理性的口出穢言、粗暴的肢體動作就會出現,不僅傷了自我的形象更容易動輒得咎引發世人不好的觀感,不妨忍一時風平浪靜,退一步海闊天空,才能化險為夷,永保順遂、順利、順境。
古人說:「和氣生財」、「和氣致祥」,就是告訴我們,與人相處應該平心靜氣以禮相待,互相尊重,多聽少說,要隨時保持「理直氣和」的習性,改變過去「理直氣壯」的壞習慣,爭得一時的匹夫之勇又如何?失去了眾人對你的信任,那才是得不償失呢!
倘若遇到他人無理挑釁而怒火中燒時,應該要先冷靜分析、理性判斷,先深呼吸幾次,再內心自語:「莫生氣,氣出病來沒人替!」緩和情緒或暫時離開現場。轉身並非懦弱或害怕,不妨反思自省,有必要動怒嗎?學會「反觀自照」,也就是觀照自己的心念,看看鏡子中自己憤怒的表情,就會發現,根本是可以不用去生氣的。凡事大事化小、小事化無,化干戈為玉帛,自然天下太平了。
只要心存善念,「他人之善湧入心坎,別人之悪不上我心」,對上以敬、對下以慈、對人以和、對事以真,保持心平氣和,才能永保安康。
【每日一得】人和好溝通、身和最輕鬆,心和處事明、家和萬事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