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eate a better tomorrow

每日善知識

談節儉的習性
自古以來,我國人認為節儉是一種美德,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可浪費,過於奢侈。在農業時代,科技不發達,土地能生產的五穀,人力能夠製造生產的東西極其有限,人類需要終年辛勞地耕種工作,才能豐收,勉強溫飽;若想要倉儲積滿,以備災荒不時之需,就必須靠平時的省吃儉用,量入為出。不然到了凶年惡歲,就不免有饑寒之患了;像現在貧窮落後的非洲索馬里亞許多孩子都餓到骨瘦如柴,腹脹如鼓,在飢寒死亡的邊緣掙扎,令人心酸落淚。所以歷代的先聖先賢,無不倡導節儉。管子說:「節衣食,儉財用,禁侈靡,為治國之急務。」
一個人重視儲蓄習慣,每天能節省一些,存一點錢,幾年後就可積成一筆可觀的數目,作為置產創業的基金。假使放縱慾望,講究享受,隨意亂花,不加節制,就算家財萬貫,也會揮霍一光。用錢節省,用度有節,就能常常富足;若手頭闊綽,用錢如流水,自然不夠花用。
記得小時候吃飯,父母常常告誡我們兄弟說:「碗底的飯粒要扒乾淨;暴殄天物,老了就會沒飯吃。」有一首詩:「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;誰知盤中飱,粒粒皆辛苦。」俗話說:「士非儉無以養廉,非廉無以養德。」浮華奢靡的生活,只會讓人墮落。現在詐騙橫行、毒品氾濫,犯罪者日眾,即是由於追求享受,向金錢看齊,不知節儉的可貴。一個人能節儉樸實,知足常樂,自然不會為外誘所惑,紙醉金迷、自然走上自己毁滅的道路。
「由儉入奢易,由奢入儉難」我們一般生活由簡樸變為奢侈的習性很容易,但是如果奢侈成性要變回簡樸的生活就很難了。今天物產豐盛、生活富裕,安居樂業、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,但也不能亂花錢、浪費物力,更不可以腐化、糜爛、墮落,居處生活,充足夠用,知足常樂,就好了。
【每日一得】儉則致富、儉以養廉;勤儉為服務之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