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足常樂之省思
一個人對於生活慾望上的追求,是永無止境的,我們在物質生活上應該往低處看,在精神生活上應該往高處想。在食衣住行上以溫飽為主;精神情緒以恬淡為樂,凡事不計較、不比較,隨遇而安。自然就能夠「知足常樂」了。
最近看書,無意中讀到石天基先生的「知足歌」,意涵深刻,特書於後共賞之。
知足歌:「人生儘受福,何苦不知足,思量愚昧苦,聰明就是福。思量飢寒苦,保暖就是福。思量負累苦,逍遙就是福。思量別離苦,團聚就是福。思量刀兵苦,太平就是福。思量牢獄苦,自在就是福。思量無後苦,有子就是福。思量疫病苦,健康就是福。思量死來苦,活著就是福。苦境一思量,就有許多福,可惜世間人,幾個會享福?有福要能知,知能才享福。我勸世間人,不要不知福。富貴非力求,迷迷空碌碌。」這是一則「知足歌」,深加體會之,知足即福之端也,若能知足,何憂之有?相反地,若不知足,則任何憂愁,便接踵而來,終究擋不住的。
老子說:「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。」又說:「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」知止知足,才是美德。先賢曾言:「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聾,五味令人口爽。」他們深深感觸及領悟到這一點,因此他們覺得向外追求,永遠得不到滿足,唯有向內追求,才是幸福的不二法門。他們又拿貧富作比較,「一個不知足的富翁,比一個知足的乞丐還要窮。」
總之,一個人在思想上、品德上、精神上、學問上,能夠不斷的用心精進及反思,而且能夠知足常樂及見賢思齊,而在生活上、物質上能夠節制及自律,樂善助人,不求名利,不貪不取,不欺不惑,心存善念,永保樂觀進取,創造美好的願景。
【每日一得】知足常樂,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