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樂心境自己找
快樂是一種心境,平常享有快樂的人是最幸福的。一般快樂是來自心靈的滿足,而不是物慾的追求。因為慾望深似海、高如山,永遠填不滿,如果使自己陷溺於無止境的需索,而快樂與幸福也就與之絕緣了,想想是多麼的可惜!
我們一般人愛說:「知足常樂、知足不辱、知止不殆、可以長久。」實在含有極佳的人生哲學。由於知足,故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。不會有非分之想,更能謹守本分。一個人的物慾愈少,心中的束縛愈小,無所窒礙,當然內心就得到寧靜清新自在了。
清朝的賢臣紀曉嵐曾說:「人生苦樂皆無盡境;人心憂喜亦無定程。曾經極樂之境,稍不適則覺之苦;曾經極苦之境,稍得寬則覺樂矣。」一切快樂情緒操控在自己手中。
我們所知道的顏回,可以「一簞食,一瓢飲,居陋巷而不改其樂」。如果是我們,真不知要如何埋怨自己的時運不濟?可是顏回卻能無視於這般貧困的生活,不怨天尤人,仍能精進於學問、道德的提升,的確是吾輩的好榜樣。
先賢陶淵明曾躬耕於南山之下,以寫詩的手法去耕種,做田裡的粗活,其艱苦不言可喻!樂觀進取,不為五斗米折腰,寧願過鄉間純樸簡單的生活。因此在東籬採菊的他,仍保有悠然的心情,抬望眼,得見南山,他何曾怨悔過?所以以物質生活的富裕或貧乏,未必是快樂的指標,單憑感官的放縱以求逸樂,就更不足取了。
現代人急功近利,追求物欲的享受而精神空虛,一切向金錢看齊,更迷失了方向,而不知快樂是來自於給予和分享,因此自私自利的人是很難有長久而真正的快樂。一人獨享快樂有限,只要捨得和大家共同分享,快樂也就無所不在了。
【每日一得】助人為快樂之本,快樂是分享,也是自己找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