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善後處理
在一次參加聚會時,不得不提前離開,但卻忘了向關照過我的人打招呼。之後幾天我都在掛心這件事,它占據了我的思緒,讓我感到不安。
在心理學上,有一種現象被稱為「查格尼克效應」。這效應指出:「未完成的任務或被中斷的工作,比完成或結束的更容易被留在記憶裡」。已解決的事情通常會迅速被遺忘,但未解決的部分會一直耿耿於懷。我因為忘了向照顧過自己的人打招呼,在腦海裡很在意,可以說和「查格尼克效應」有關係。
這種「未完成的事佔據腦海空間」,就像房間不整理,被雜亂物品占據。空間內的活動就會受到限制或減弱。同樣地,當心裡被牽掛的事情占據時,我們的行動也會因此受到壓抑或限制。
正如生活中「整理不僅僅是指收拾物品」,還包含了「整理內心的情緒」。不過,無論是物品還是心情的整理都需要能量。更簡單地說,為了改變狀況都需要投入精神能量。
從「睡著」穩定狀態到「清醒」的變化來探討。「好想繼續再睡」無法起床的經驗,大部分在改變的瞬間是最困難決擇的。一旦下定決心起床,就會成了另一種穩定的清醒狀態。
同樣的事情也適用於「事後清理」。想要擺脫應該好好善後卻遲遲沒有行動而產生「停滯狀態」狀況時,下定決心的注入能量是必要的。
需要善後處理事項因人而異。全部的問題都能解決的人很少,大多數人都背負著一些未完成的事情。重新審視自己,哪些事情讓自己感到放不下?如果發現有未完成的事情,就鼓起勇氣趕快去處理並解決它吧!
譯自:《日本倫理研究所月刊》
【每日一得】事情一旦處理完畢,心情一定會明朗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