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eate a better tomorrow

每日善知識

開朗個性改變心境
穿上喜愛的服裝、品嚐美食、與朋友聊天歡笑,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轉換心情的方法。擺脫低落的情緒是大家都期望的。那麼,要如何才能改變自己的心態?
倫理研究所創始者丸山敏雄先生在《人類的朝光》中描述「哪些行為能變得更開朗」。首先用歡樂清晰的聲音來表達,挺起胸膛仰望天空,邁開腳步向前行。我則將焦點放在「詞語」的表達上,試著以開朗的聲音傳遞情感。
嬰兒時期是用情緒來表達,隨著成長會慢慢思考用語言。從家庭開始,擴及周遭朋友老師的互動,也可從觀看電視選取自己認為印象深刻的言語用句,以自己的方式將這些言詞表達出來。
特別是在教養孩子的人,不正確的表達對孩子影響很大。例如「不可以」「錯誤的」長期受到否定或批評,行為被約束,最終孩子會失去做任何事情的意願。這不僅止於彼此的關係,還可能波及家庭、職場、學校及其他所有的環境,會帶來負面的影響。
相反地,若能受到「尊重、接納,找到歸屬」。當對某人說出「討厭」時,被說的人只聽到一次。若你對十個人說了「討厭」,這句話便是自己聽到最多次。而常常說「謝謝」也是相同的道理,受影響最多的其實就是說話的本人。
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言詞,不僅止於文字或聲音的交流。當下的喜怒哀樂也會影響對方,這些經驗的累積,對之後的思考與行為也會有所影響,這在科學中已向世人證實。
「說話開朗的人,既健康又純真。應該養成這種習慣」。說出開朗的話,不僅能改變自己的心境,還能改變行動、習慣,最終還可能改變命運。
譯自:倫理研究所叢書
【每日一得】開朗的心境,能培養出美好的語言與面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