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的最貴
歲末年終各項促銷活動打得震天價響,商場的試吃綿延不絕,最終都是希望顧客能掏錢買單。小時候,常聽大人說當初不懂意思的一句話就是「甭愚阿啦,哪有免錢的,免錢的尙貴。」不用錢為什麼最貴?後來吃過虧才弄明白,這句話是指表面上看似免費的東西,最終可能會帶來更高的隱藏成本。
例如免費的Facebook、 YouTube、 LINE等平台免費使用,但實際上讓你上癮,導致時間成本增加,影響眼力與心理健康。還有免費的試用品或服務,最先免費但試用期過後會自動扣款,我曾經因為忘記取消訂閱,導致長期被扣費。
買車時贈送「免費保養」,但保養時車廠推銷高價零件或額外維修項目; 醫院提供免費健康檢查,但後續有可能因為「偽陽性」結果,造成心理壓力,甚至花費更多時間和金錢確認健康狀況。有一次參加免費午餐活動後,被銷售人員糾纏,甚至在壓力下購買不必要的產品;參加免費旅遊團,最終被推銷高價產品,以上都是慘痛經驗。
會吃虧大多是佔便宜的心態,當一個東西「免費」時,我們的警覺性會降低,沒有仔細評估是否有隱藏條件,佔便宜的心態可能讓人忽略產品或服務的真正價值,而選擇質量較差的東西,最終反而損失更多。
如何避免「佔便宜吃大虧」?首先要提高警覺,凡是免費的東西,都要想想「對方憑什麼給你免費?」他們的獲利模式是什麼?與其只關注價格,不如看看長遠的價值與可能的隱藏成本。
當免費的東西讓你覺得「不拿白不拿」時,先避免衝動,冷靜想想,這真的是你需要的嗎?因爲佔便宜的心態容易讓人被操控,最後付出更高的代價。
【每日一得】真正的「便宜」,不是免費,而是物有所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