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eate a better tomorrow

每日善知識

以身作則的楷模  

  孔子曾說:「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」說明如果上司自己的行為不端正,部屬則不會聽從他所發下的命令。所以身居上位的人,如果能以自身行為來教化屬下,那麼受教者將會心悅誠服。後世以此演化成「以身作則」這句成語,用來形容位居上司者,端正自己的行為,可以作為他人的榜樣。

 中國漢朝初期,有位名將李廣,他既勇猛且有謀略,匈奴人十分畏懼他的英勇善戰,稱他為「飛將軍」。他為人廉潔且戰功彪炳,每次得到賞賜,都分給部屬同享。他總與士兵同吃住,只要有一名士兵還未吃到飯,他就堅持不食。而每有征戰,李廣總是身先士卒,帶領大家奮勇殺敵,所以軍隊被喻為「常勝軍」,士兵對他非常愛戴。

清朝時期的于成龍,他為官堅持「以身作則」,他曾得到康熙皇帝的召見,被讚譽為「今時清官第一」。于成龍在往四川合州知府赴任時,竟連路費都不夠,幸有當地百姓捐款才能上路。到合州後,他革除宿弊,以改善百姓的生活品質為己任,讓百姓稱讚有加。其後又赴任湖廣黃州知府,為了查明重大盜案的來龍去脈,他微服私訪扮作農夫、旅客或乞丐,到村落、田野去調查案情,而被百姓冠稱為「于青天」。

       俗話說:「上樑不正下樑歪」對於各種規定事項,如果上司首先就不遵循,那麼要部下執行則效果一定不佳。而如果上司行為正派,並能「以身作則」,當然規定事項就能得到很好的實施效果。

【每日一得】身居上位者,行為正派,以身作則,必受部屬愛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