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eate a better tomorrow
做人做事要有「知止止學」的精神
現代社會節奏快、誘因多,人往往因為欲望無盡而疲於奔命。人生最難的是不知道何時該停、何處該止。知止,就是明白自己的界線與目標,不貪多、不躁進。懂得在該收手時果斷止步,在該堅持時勇敢堅持。若只為追逐利益,容易迷失本心。但若能知止,明白賺錢的同時,更要守住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,才不致越界,才能持久經營。「知止」教我們立界限,「止學」教我們靜心修身;止得住,才能走得遠,懂得適可而止,行事才不逾矩,做人方能安然。
一位年輕企業家在事業如日中天時,選擇保留某些市場,不涉足高風險領域。旁人不解,但他知道「欲速則不達」,也懂得守住底線,讓企業穩健成長,反而安然度過危機,這就是知止的智慧。而另一位朋友選擇高利潤的投資,不到兩年血本無歸,到現在還走不出來。
止學,則是學習如何停止自己的煩惱、怒氣、妄念與貪欲。當我們面對衝突,若能止怒、止語,情勢多能化解。當生活繁忙紛亂,若能止心、止慮,回歸當下,反而能更清晰看見真正所需。
在一次家庭聚會中,兄弟爭執不休,一位年長的親戚輕輕說了一句:「話到嘴邊留半句,氣到心頭忍三分。」結果讓氣氛緩和了一些,也避免了衝突擴大。這就是止學的修養。正如古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說:「真正的富足,不是擁有得多,而是計較得少。」能止、能靜,才能長久自在。
若無「知止」的分寸與「止學」的功夫,容易迷失在無盡的比較與欲望中。知止是定目標、守底線,止學是修心性、止煩憂。兩者相輔相成,缺一不可。
【每日一得】水滿則溢,月圓則缺,所以凡事要「適可而止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