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敗不是終點,而是學習的起點
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,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失敗,如求學時期考試不理想,甚至不及格;就業時應聘失敗,考執照沒過關,甚至投資失敗等。懂得和自己的失敗共處,是通往幸福的必要條件。讓每一次的挫折失敗都有意義,一個人不是不能跌倒,而是跌倒後會站起來,調整好步伐,及繼續向前走的勇氣與韌性。
愛迪生發明電燈前試用了六千多種材料都不行,他不氣餒,反而說:「我沒有失敗,至少我找到了六千多種東西都不適合當燈絲啊!」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也是,他曾經因策略不佳遭自己創辦的公司開除,後來學習了新技巧又回歸,帶領蘋果公司創造另一高峰。這些名人都是將失敗視為一扇通往新知的大門,所以在失敗那一刻,仍能保有內心的寧靜與希望,讓自己學得更深,走得更遠。
陳小姐大學畢業後留學英國,碩士畢業後準備考取國外執照,然後學成歸國。然而天不從人願,考照並未通過。落榜的那一刻她哭得很傷心,一度準備放棄不再考試。陳小姐覺得自己是人生勝利組,求學時期一路學霸走過來,從沒嘗過「失敗」的滋味,沒想到這次卻是在英國落難。經過父母的鼓勵與自我的反思,陳小姐決定重新出發,重新定義「失敗」,從「我不夠好」到「我正在學習」,領悟到失敗不是損失,是另一種形式的收穫;不是終點,而是學習的起點。一年後她終於考取國外執照。
成功來自於無數次的失敗。從失敗中學習,同時提升自己,讓每一次的跌倒,都是成為自己更好的機會。
【每日一得】勇於撐過失敗的人,才可能真正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