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eate a better tomorrow

每日善知識

失智月的省思
每年九月是全球失智月,目的在提醒各國重視這個日益嚴重的問題。台灣去年六十五歲以上失智人口超過三十五萬人,其中以阿茲海默症佔五十六個百分比為最多。而六十五歲以上的失蹤者中,每三人就有一位是患有失智症的。
去年失智症更攀升為全國第十一大死因,其影響橫跨醫療、家庭、經濟與社會制度,被稱為「黑洞疾病」。家中有位失智症者,家屬首先面臨診斷、住院、藥物、長期照護等費用的支出;接著可能造成家庭照顧者退出職場、家庭收入減少、生產力下降等社會性損失,可謂是雪上加霜。不僅在醫療與健保財務上壓力大增,更深刻衝擊家庭成員人力負擔、勞動力削弱與社會工作不穩定。
我有位小學同學,今年年初因不明原因,時常暈眩無法起床,經過醫院各科檢查,發現是小腦萎縮霧化,未來將面臨失智風險,內心的憂慮與恐慌可想而知。
為因應失智症帶來的長期挑戰,政府單位必須跳脫僅以醫療為核心,轉而建構跨公共衛生、健保財政、社區照護的整合作,如老人醫院、安養中心、高齡用物的研發等。近年來醫藥科學正逐步打開防治契機,血液生物標記檢測,搭配健保給付試點計畫,少數患者可以透過打針緩和失智症的進程,同時評估臨床經驗的健保產品,期望納入國家預防政策。
失智症正邁入「可預防、早診斷、可延緩」的新階段,讓失智症不再是無解的疾病。倘若能積極提前部署,不僅能延緩疾病衝擊、減輕家庭負擔,更能推動產業創新與公共健康系統升級,讓台灣在邁入超高齡社會之際,具備更強的醫療網及社會支撐力,協助家中老人延長晚年健康餘命,安養天年。
【每日一得】動動腦,常交際,動動身,常遊戲,增長記憶不失智。